阳光普照下的沙市镇新桥村,干净整洁的村道,错落有致的房舍,仿佛一幅新农村锦绣图。 11月30日,记者专程前往采访乡风文明建设“三大行动”,村民们纷纷赞道:“乡风文明村容美,美在农家人人夸。”
新农村建设美如画
“‘三大行动’实施以来,新农村变化很大,大家讲文明、爱卫生的氛围越来越浓。”该镇党委书记苟卫东介绍,以前,很多村民不习惯用垃圾桶,随意将垃圾倾倒在自留地或河边,有的村民甚至把垃圾扫到公路上。针对农户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粪便乱堆、柴火乱垛、畜禽乱跑、东西乱放等“六乱”行为,该镇“亮”出“洒扫庭除行动”,帮助村民做好屋内屋外、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
“现在卫生条件好了,大家的居住环境越来越舒适。”在新桥村新农村居民点,一幅其乐融融的画尽在眼前。一群小孩正快乐地嬉戏着,干净漂亮的打扮,滑冰、溜溜球等现代玩法,无不展现出他们的生活与城里的孩子没什么两样;中年人有的忙着打黄豆,有的坐在门前织毛衣;老年人更多的则是静静地享受着冬日暖阳。
这些变化,除了物质文明的飞速进步,还得益于精神文明的同步推进。
在“洒扫庭除行动”中,该镇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各帮扶队员组队带领村民统一打扫卫生,建立标准,并每周进行检查督促;帮扶队员为农村在家贫困户购置一张抹布、一个盆子、一袋洗衣粉;以村为单位每季度评比“卫生家庭”流动红旗,并给予适量物资奖励。
“房子修得漂漂亮亮的,我会坚持把房前屋后打扫干净,并按照检查要求完善不足,努力做到更好。”在第一次“卫生家庭”评比中,该村获得流动红旗的村民文光兰脸上写满了自豪。
富柿村制定了《村规民约》,对“六乱”行为开展集中整治,由村干部逐户检查卫生,并通过广播对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让村民在收听中增强文明意识。渐渐地,垃圾桶满起来了。该村党支部书记牟方祥说:“虽然垃圾多了运送起来更累,但大家却更开心了!”
垃圾桶越来越满,带来的是村庄变得越干净整洁了。以前的沙市镇,被很多外来人形容为“脏、乱、差”,村民卫生意识极差,垃圾到处扔,污水随地流,村庄环境恶劣不堪。如今,通过“洒扫庭除”,该镇正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道路两边整齐有序,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村民的文明习惯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养成,乡村露出了崭新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