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走进泥溪镇枞林村,处处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今年我共培育黑木耳500段,正值丰收时节,我们一家都忙着采收木耳。”韩仁青一边采木耳一边笑呵呵地说。
据了解,为深入推进扶贫攻坚,泥溪镇发展种植、养殖、林产业等复合式产业,党委政府、贫困群众、扶贫产业、基础建设“四联动”,推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党委政府“动”起来
“只要有勇气和决心,你们就一定能脱贫……”日前,泥溪镇人大主席谭华带着人大代表们再次走访了自己结对帮扶的2户“穷亲”。
据了解,该镇自开展精准扶贫以来,县帮扶部门干部、镇村干部、农村党员实行三定一包(定村、定点、定户包实施脱贫发展规划),走进贫困户,对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惠民政策落实、生产生活情况等进行了调查摸底。截至目前,共走访在家贫困户近300户,收集意见建议103条,结对帮扶400多对。
贫困群众“干”起来
韩仁青是泥溪镇枞林村的建卡贫困户,为助其脱贫致富,泥溪镇政府结合实际,为韩仁青制定了发展木耳种植等的脱贫路子。
“政府为我们选好了发展路子,我也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只有自己动起来了,才有脱贫致富的希望。”韩仁青说完,又开始埋首采收木耳。
据了解,像韩仁青一样的贫困户还有很多,该镇结合实际情况,均为其制定了合适的发展路子。
“我们为贫困户方少吉家制定的方案是种植黑木耳300段,贫困户卢延兴新建200平方标准化羊圈并养羊200只,贫困户唐维凤养牛10头,联坪村贫困户张磊养鱼5000 尾,鱼鳞村贫困户李世全喂牛3头,陈登明、田启根喂羊10多只……”泥溪镇人大主席谭华介绍说。
该镇扶贫攻坚的春雨正润泽着农副产业的雨后春笋。
扶贫产业“兴”起来
走在泥溪镇枞林村等地,片片碧绿映入眼帘,不少农户正忙着种植青杠树苗。
泥溪镇结合退耕还林政策,在枞林、胜利等贫困村培育青杠树林2000多亩,让黑木耳种植有了充足的原材料,也给贫困户发展了一个持续增收的一项经济产业。
在黑木耳种植基地,村民黄敏正在指挥工人粉料。谈起黑木耳种植,黄敏笑着说:“今年市场行情还不错,我今年种了2300段黑木耳,下一步准备再扩大种植规模。”
按照“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的工作思路,结合区域布局,泥溪镇加大特色产业黑木耳的发展,5个贫困村积极筹备发展黑木耳5万段,将直接带动近100户贫困户实现增收。
基础设施“建”起来
“过去都是给钱给物,帮我们解决短期的困难,生活条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现在路好了,用水方便了,赚钱门路也有了。” 鱼鳞村村民李世全乐呵呵的说道。
据了解,鱼鳞村有贫困户29户,由于基础条件较差,农民收入偏低,是该镇具有代表性的贫困村之一。为让群众尽快脱贫,该镇扶贫干部扎实开展村情民意调查、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把路、水、电、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条件改善作为扶贫攻坚的首要任务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治本之基。
如今,该镇鱼鳞村新修人行便道2500米,整治村公路滑坡带35米,长柏村整修石河堰3000米,7.65公里村级通畅路也正在硬化中,在水利设施上,投资160万元建了枞林、胜利、长柏、泥溪、石缸等7个贫困村23处小型饮水工程,有效解决了3000余人安全饮水。以实际行动让农户感受到温暖。
“上个月,协和村D级危房贫困户黄敬轩在离他家旧房100米处开工建设了新房,全镇深度贫困户D级危旧房改造工程也正式启动了。”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记者 梁春红 通讯员 何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