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他背起电工“三大件”成为电力企业的一名普通工人的时候,从不追求个人得失和名利,总是乐呵呵地,默默地背负供区电网安全运行的重担,他就是国网云阳县供电公司清水供电所运维班长—陈洪岸。
清水土家族乡位于云阳长江南岸七曜山脉,平均海拔达到1000米,山高林密,陈洪岸坚守在这里已经18年。
“清水土家族乡在高寒山区,以前我们过着穷苦日子,我能进入到电力系统工作我很幸运,我只有努力工作才能对得起这份工作。”2003年,电力体制改革陈洪岸由以前的电管所来到供电公司工作,对于他来说,这是人生的重要转折。
面对困难他没有放弃
以前的清水乡,农村居民用电线、电话线等各类线路纵横交织,私拉乱接,低电压现象严重,同时自然条件恶劣对供电网络造成极大的影响。
“我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当我看到这里的农村居民生活很艰苦,我有责任改变他们为用电苦恼的现状。” 陈洪岸向我们讲述这几年的电网改造和低电压治理情况,“清水乡海拔高,自然灾害多,以前老百姓常说的一句话‘吹风要断线,打雷要停电’。”
这几年,他带领8名班组人员风里来雨里去,风餐露宿,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冬天吹裂嘴,夏天晒脱皮。实施电网改造和低电压治理。目前,完成了35个台区,10千伏15公里,0.4千伏50多公里,更换户表3000户,4000多户供电质量得到很大提高。
“如今我的加氧器和喂料机都能正常使用了,今年的鱼一定能卖个好价钱!”新变压器投运,西阳村养鱼大户张山林望着投入鱼塘使用的设备高兴地说。同样受益的还有建新村赖葡萄种植基地,票草酒厂等种植、养殖企业。
如今的清水,一根根崭新电杆矗立在群山之中,一条条银线将电流送到千家万户。
面对灾害他选择抗争
岐山和龙洞两个村位于清水乡海拔1500多米的最高处,一年四季风云变换,气候无常,恶劣的自然气候无情的摧残着本已脆弱的供电网络。
特别是冬季,岐山和龙洞两个村都要遭受到严重的低温雨雪凝冻天气。最恶劣的时候,多根电杆倒杆断线,全部线路出现覆冰,7个变台停电。2014年春节,想到在寒冷中煎熬的村民,陈洪岸带领供电组农电工义无返顾的走进风雪中。3天时间,他们没吃过一顿热呼的饭,没有睡过一个温暖觉。手套磨破了、鞋划穿了,汗水和雪水混在一起,带着刺骨的冰凉包裹着身体。寒风凛冽,大雪纷飞,村民们全都躲在房内烧柴取暖,他们在雪地里争分夺秒抢修。就这样,陈洪岸和大家爬过一个又一个山头,在冰天雪地里恢复了全部受损线路和变台。
在谈到那次抢险,该所运维班班员张大兴说,“陈组长本来身体就不好,为了村民能在春节前用上电,他真是拼命在干。”
冰雪、雷击、狂风、暴雨等自然灾害一年四季肆虐着清水乡供电网络,供电所运维班在陈洪岸带领下,随时战斗在抢险最前线,他们克服种种困难,为恢复供电抢修的胜利赢得了时间,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赞誉。
今年寒冬已来临,村民们却不担心用电问题。“有陈组长在,我们都放心。”岐山村一村民围着我们,不停称赞着陈洪岸。
而陈洪岸为了电网平稳度冬,早早地带着班组人员进行线路隐患排查。
为美好明天他努力着
“我一个人吃点苦不算什么,现在看到周围的村民能摆脱贫困,过上富裕的生活,我也感到高兴。”如今,陈洪岸的一句话让我们感觉到这里发生着翻天覆地变化。
清水乡龙缸景区,如今已成为“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重要节点”和“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云端廊桥、龙缸、龙洞、清水湖、石笋河等景点游人如织,依托龙缸景区,云阳县正着力打造“龙缸百里生态经济走廊”,发展集农业生产、观光、度假、体验于一体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清水乡的村民如今正逐步摆脱贫困,过上富裕的生活。
“供电所陈组长多次带人解决我们旅游园区建设过程中的用电难题,为景区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感谢供电公司的大力支持!”在龙缸旅游景区施工现场,园区开发公司董事长杜津塘对我们讲。
“陈洪岸的班组,始终将服务园区建设,服务村民脱贫致富放在首位,做了大量扎实的工作,如今清水乡的发展变化有他们的一份功劳。”清水供电所所长邹真明这样评价。
如今,陈洪岸的班组维护着配网安全、优质、经济运行,为供电市场的开拓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为客户提供可靠的电能。
“今年,政府在龙缸景区实施‘旅游活县’扶贫攻坚工程,为家乡人民过上好的日子,我们要抓住机遇,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用实际行动来为当地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陈洪岸在近日召开的班组会上谈到了自己的感想。
一个人有了一种精神,再苦再累他也是快乐的。
陈洪岸默默无闻的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十几年如一日。大山土家的儿子,用自己平实无华的实际行动,无私奉献山区电力事业精神,履行着国电人的承诺。
(记者 唐琳琅 通讯员 余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