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2015年12月5日,重庆市云阳县南溪镇吉仙村海拔1200多米的青杠坡山顶,文化考古工作人员冒着咧咧寒风,开展对千古名刹“祖师观”的现场调查评鉴,追随历史的足印寻找这颗散落在大山深处的文化遗址,从湮没的箫声鼓角和雄壮的遗迹轮廓中探寻那段奇异的烽火岁月。有幸跟随文保专家的思路,用镜头记录下这处被淡忘的“古道观、古山寨、古战场”之点点滴滴。图为祖师观正殿仅剩的两处祠堂和祭祀炉,道教风范尚存。
“祖师观”又名“祖师棺”,因其地形酷似一口棺材而得名,地处海拔1200多米的高山之巅,无论春夏秋冬,始终给人一种“在云端”的感觉。据了解,该遗址最初起源于道教,始建于盛唐时期,成规模于明朝末年,历经上千年的演变发展,是下川东地区曾经首屈一指的道教名山。目前尚存的遗迹分布在长约900米、宽约60米的山脊上,有东门、中门、西门三道关口,青石方窗、炼炉天井,典型的宗教朝圣布局。其建筑的精巧和构造的严密以及材质的讲究,足见昔日之辉煌,人气之鼎盛。
但是,就是这样一处看似神圣不可侵犯之地,却因地处富庶肥沃的汤溪河畔,有云安古盐场的咽喉作用,却在近代史上反复演化为战略要地,经历过白莲教起义、清匪反霸、文革三次战火的洗礼,有枪惊晨鸟、尸横遍野之说。让本是尚善成佛的净土染上血腥的屠杀!留下弹孔历历、伤痕累累。
历史就像一面镜子,从红尘归安、喧嚣不断到宁静致远,通往“祖师观”的每一条小道和每一块石头都在讲述着曾经的鲜活故事,充满着传奇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