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展现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增强各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认同感,激发各地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奉献家乡的热情,助力万人百亿返乡创业行动,即日起,本报陆续推出“不变的乡愁,变化的家乡”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背靠五峰山,正对张飞庙,脚踏龙脊石,眺望文峰塔。他是风雨多年的云阳老县城,也是现在的云阳镇,是我的家乡。

初见--不悲不喜 浸染在人间烟火里

半云半阳半诗画

半歌半赋半江城

曾经的老县城在烟火深处散发着魅力,张飞庙、龙脊石、乌羊溪大桥、大沙坝、打铜街……这些都是于我而言有着深刻且特殊记忆的地方。

在张飞庙,就一定要去张王菩萨面前烧香磕头,骑在石马上看长江两岸香火缭绕,去听苍暮的钟声和轮船的汽笛;在大广场,就一定要去彭咏梧、江竹筠夫妇的大理石雕像面前祭拜,表达对革命先烈的追思和敬意;在乌羊溪大桥,就一定要去桥对面的夜啤一条街,吹着湿润的江风,喝一瓶双桂啤酒;在大沙坝,就一定要去踏浪,提着裙角,脚踩着沙粒和软绵绵的沙泥,让古老的汤溪河见证我们的欢愉;在打铜街,就一定要穿梭在青石小巷,去寻找无穷无尽的惊喜;在南门口,就一定要去吃那家酱油香到不行的一块二毛钱一碗的甲碗包面……

尽管时过境迁,但对家乡那股浓浓的思念从未减弱过。眼前的这座城,除了安静,还有一份安详,它就像一位沧桑的老人,是那么的慈祥,那么的可亲可爱。

再遇--魂牵梦绕 窥得昔日里的激情澎湃

到不了的都叫做远方

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

1999年,数十万云阳人叩别故土,举家搬迁。库区的水淹没了老县城,却没能淹没老城人对生活的向往。如今,老城在四季中静谧,坚守在这的老云阳人在不断创造回忆,也在不断回忆着。

如今,老城瓦色青灰,堆积着旧日温婉。新建的人民广场上依然伫立着从前那棵大黄角树,重建的乌羊溪大桥依然气势恢宏,拔地而起的新“东风小学”不忘初心传承教育,一幢幢崭新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开启大家幸福的新生活,远销外地的成片蔬菜基地带动乡邻脱贫致富。

这里的每个人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学校里,小孩儿依然悠闲自在跳皮筋,离开了电脑手机,她们依然可以玩得起劲。场镇上,在老城坚持开店28年的服装老板岳国菊告诉我说:“尽管老县城已经搬迁,家里人都在云阳新县城安了家,但这里是我居住了40多年的地方,在这,才能感受到家的温情。”

留下来的人,才是让如今的云阳镇依旧迷人的原因。

重生--厚积薄发 酝酿着“复兴”魅力梦

老城旖旎风光依旧不瘦

翘首期盼续写新的篇章

游子犹记故乡情,一座有温度的老城应该始终秉持为人们带去温暖回忆与幸福感受的“初心”。未来,云阳镇将被打造成为生态便捷、宜居宜业宜游的千年文化古城。

“老城记忆、寻根之旅”乡村旅游节即将开启,让远离他乡的游子相聚千年老城,开启漫漫寻根之旅。云阳老城遗址公园项目呼之欲出,川剧院、打铜街、二我芳、会仙桥等特色旅游体验空间将重塑,让云阳人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让历史在新的旅游环境中焕发光彩。

蔬菜村田园综合体验项目、中药材种植产业园、野生猕猴桃标准化产业园、柑橘产业园、红糖甘蔗园、花椒园……特色农业优质名片正在逐步打造,推动老城迈向可持续发展的新征程。

“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云阳镇作为千年县城所在地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但这里留下了厚重的历史沉淀,是遐迩闻名的千年古镇。望着老城的历史背影,让我们承启半城记忆,重塑古韵乡愁,将云阳镇着力打造库区遗址特色小镇,成为云阳人的梦里老家。”

前行的足音,铿锵有力,奋进的足迹,清晰可见。老县城正在苏醒,久别重逢,我在云阳镇等你!

(记者 何竞嘉)

Copyright © 2008-2016  云阳网 版权所有  主办:云阳县委宣传部  承办:云阳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