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网讯(通讯员 甘宗念 黄舟)阳春三月,紫薇吐蕊。笔者走进云阳县渠马小学,只见食堂里蒸汽氤氲,数十张餐桌铺着红色餐布,码着不锈钢盆里的肉馅泛着油润的光泽,旁边摞成小山的饺子皮飘着麦香,各班座无虚席,师生整装待发,这里即将展开一场关于传承与感恩的春日盛宴。
“饺子是一种传统的中国美食,起源可追溯至春秋时期。”该校大队辅导员贾淑虹头戴卫生帽,身着围裙,挽起碎花袖口,借机向学生们讲述饺子的历史:“东汉张仲景首创‘娇耳’为百姓驱寒,如今我们包饺子,不仅是学手艺,更是传承千年的文化智慧。”
“饺子边要捏出十来道褶,象征月月安康。”周莉老师认真地讲着包饺技巧,“要像捏对称图形一样,两边褶子均匀才好看!”六年级的谭吉恩屏息凝视着手中不听使唤的面皮,肉馅调皮地从左侧溜出。他身旁的母亲手把手教授着:“拇指压住这里,对折时像给小被子掖被角……”当第一个歪歪扭扭的“元宝”诞生时,他睫毛上还沾着面粉,眼底却闪耀着晶莹的光彩。
蒸笼腾起的热气中,饺香漫溢。当第一锅饺子出锅时,学生们小心翼翼地将作品盛入纸碗。四年级的陈欣怡捧着亲手包的翡翠白菜饺,快步走向老师:“您尝尝!这个绿色面皮代表您教书育人的青春,肉馅是我对您的感谢!”老师咬下一口,眼眶湿润:“这是我吃过最香的饺子。”
“原来包一二十个饺子要弯腰这么久。”分享会上,四年级的周祥鑫揉着发酸的肩膀。劳动委员刘斌的日记本里夹着片韭菜叶,墨迹未干的感悟写着:“面皮裹住的不但是馅料,还是我们平时未曾留意的爱与牵挂。”正如家长志愿者邓雪艳所说:“当孩子把饺子端给我时,我看到的既是劳动教育的成果,又是一颗懂得反哺的赤子之心。”
“当传统文化在指尖复苏,当感恩之心随热气升腾,这场融合了劳动教育、文化传承与情感培育的实践,就像一颗种子,正在孩子们心田悄然发芽。”该校主要负责人余定平发出由衷的感慨,微风送来食堂里残留的麦香,混着紫薇的清香,酿成了春天特有的芬芳。
直播 | 云阳见面·村游四季”2025年春季乡村旅游启动仪式暨南溪镇“伴城伴乡”文化旅游季活动
2025-03-01 09:00:00
云阳报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