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三月芳菲始,天生云阳的大山大水之间,新栽的树苗正舒展嫩芽。这座地处三峡库区腹心的县城,从一棵树,到一片林,再到一条路,用几十年如一日的久久为功,书写了云阳植绿护绿的“种树哲学”,记录着库区生态治理的绿色觉醒之路。
上世纪50年代末,由于各方面原因,长江云阳段两岸的森林遭到破坏,到处都是光秃秃的。于是,从30万亩松树和柏树的混交林栽种开始,云阳便着力打造长江绿色生态屏障。弹指60余载,云阳新县城至奉节界长38公里的长江两岸披上了绿装,成为长江最大的人工防护林,更让云阳成为三峡库区沿江生态屏障建设的“标兵”。
“植”此青绿,植下的是自然之“绿”、当下之“绿”,更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绿色动能。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从一棵树到一条路,云阳县坚持政府主导与企业、社会资本参与相结合,坚持生态保护修复与保障民生相结合,一届接着一届干,持续加强森林保护和生态修复,相继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库周绿化、石漠化综合治理、生态屏障区造林绿化等一系列重点工程,成片的绿色得以快速铺展开来,如今已亭亭如盖矣。
生态治理不是赔本买卖,而是最具远见的投资;生态文明不是抽象口号,而是可量化、可共享的发展红利。站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坐标系中,云阳的青山绿水间还在孕育着更深层次的变革。这片曾经饱受水土流失之苦的土地,如今正以蓬勃绿意向世界证明:生态文明建设没有旁观者,每个人都是绿色发展的参与者与受益者。
记者 刘冲
直播 | 云阳见面·村游四季”2025年春季乡村旅游启动仪式暨南溪镇“伴城伴乡”文化旅游季活动
2025-03-01 09:00:00
云阳报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