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科普大学:重“口味”聚“人气”
来自: 全民素质教育工作资料(2013年)   发布时间: 2013-10-16

 

科普大学,在自身发展的十多年中,潜移默化地为政府创建学习型社会,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发挥了“出人意料”的积极作用。真正让政府与市民对接,让科学与生活关联!

快乐科普“口味”科普大学聚“人气”

十年前,沈阳科协在国内首创了科普大学。十年后,科普大学已根植于社区这块土壤,各社区的科普大学。都十分重视居民的“口味”,根据居民的实际需求设置课程,因此,沈阳的科普大学在当地都很有“人气”。

2013312,被称为“当代徐霞客”的孙逊教授,站在社区科普大学的讲台上,演示他的“孙氏仿生操”,“同学们好!”“老师好!”“科普大学好,健康又快乐!”这是科普大学“快乐教学法”的第一步,课前热身口号;接下来,孙教授开始讲笑话,逗得大家前仰后合,同时,每个班级还有一名“领笑员”,“领笑员”负责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各种幽默的方式带领大家哈哈笑;随后,孙教授潜心研究的“孙氏仿生操”正式登场。所谓“仿生”,就是大家模仿各种动物的姿势,达到健身的效果。如“孔雀开屏”“金猴得意”“大鹏展翅”“猛虎扑食”等。以上这些“前奏”环节结束后,授课正式开始。

像这样的科普大学,沈阳全市共有305所,像孙逊教授一样加入讲师团的志愿者已达到1360名,这些志愿讲师们已经为这项科普事业服务了十年!

贴心关照 培养科普“粉丝”

“尽管退休了,但大家还想干点实事,奉献自身的价值!社区科普大学为我们这些老科技工作者提供了一个继续服务社区的平台。”说这番话的是沈阳科普大学教研中心主任林新教授。

在沈飞集团牡丹社区的科普大学里,年近八旬的老学员罗时大,总是坐着轮椅来来去去,没有一次缺课的记录。退休前,他是沈飞集团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当年他自己捐资为科普大学购置教学用具、图书、教材,这位热心的“罗总”说:“我虽然研究高端科技,但不懂得科学的生活,这一课在我的有生之年一定要补上!”

“非常6+1”是牡丹分校七对夫妻学员的爱称。王文义和老伴就是其中之一,曾任沈飞集团组织部部长的他,很不适应退休后的生活,尽量落差很大。参加科普大学后,他和老伴的生活一下子变得充实起来,结识了很多新朋友,大家一起谈天说地,一起唱歌、跳舞、外出参观旅游。

王文义说:“科普大学是老年人的加油站,它开户了我的新生活,也让我体会到科学让生活更精彩!”从老将军、老干部,到普通百姓、下岗职工都是成为了科普大学的受益者和踏实的“粉丝”。

科普大学搭桥 促进居民沟通

社区是社会管理机构中最小的细胞。十年来,沈阳的社区科普大学早逐渐成为社区管理的有力“抓手”。

从“参加”到“参与”,科普大学让居民对社区活动的关注度,发生了质的转变。沈阳文安路社区书记胡静琴说,过去社区组织活动,要专门派人挨家挨户动员、打电话劝说,如今,有了科普大学这个载体,居民与社区常来常往,科普大学办到家门口,解决了居民生活中的困惑、疑虑,甚至邻里之间的误会、纠纷。居民对科普大学的感情,转化为对社区管理的关心和参与,现在很多居民,主动为社区出谋划策,积极参与社区的大事小情。

沈阳莱茵河畔社区书记穆桂荣回忆,莱茵河畔有新旧两个社区。新社区是“移民”社区,与旧社区相比生活水平较高,两个社区互不融合,旧社区的“仇富”和新社区的“轻蔑”,使两个社区的居民常常“起火干仗”。为了让新老居民互相礼让、和睦相处,社区科普大学专门开设了“邻里关系”讲座,请法学、心理学专家授课,缓解双方僵持局面,并在新社区开辟第二课堂,组织新老居民参与各种活动,让居民们相互沟通,彼此增进了解。

整合社会资源 突破发展瓶颈

沈阳市科协副主席张丽茹认为:科普工作要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教育自己才能教育别人。社区居民在社会生活中,缺少自己的舞台,而科普大学给了他们一种归属感、幸福感。

为了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居民的需求,沈阳的各科普大学已开设了三十五门课程,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类实用课程,尽最大可能满足学员的“不同口味”。

“先发展后规范,边发展边规范”,系统化教学和管理的、持续性是沈阳科普大学最大的创新点。特别是系统化科普方面,科普大学所采取的课程式科普教育与经常性科普活动互补的做法,使每名学员每年能够接受至少70小时的科学熏陶,这是其他载体很难实现的。

张丽茹说:“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科普大学在政府创建学习型社会、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过程中,发挥了‘出人意料’的积极作用。尽管如此,社区科普大学仍然面临师资力量、资金短缺等困扰。”

中国科普研究所科普理论研究员胡俊平博士认为,全国社区科普调查显示,社区科普大学是一种较为有效的科学传播方式,需要发展壮大。对于社区科普大学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可以从两方面着手:首先,社区科普大学作为公益性事业,其投入、产出主要体现在社会效益上。在师资、资金等方面的问题,需要通过多元化的投入来解决。各地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来支持大学的发展;其次,社区科普大学在日常运行中,要善于利用不同部门的资源,把民政、妇联、卫生、教育、环保等部门的优势资源集合起来。

责任编辑: 聂代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