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推进全民创业就业五年行动计划,着力乡村振兴,进一步加大全县经济工作宣传力度,广泛凝聚共识,形成合力,营造科学发展、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从即日起,本报开设“筑梦新时代·创业新征程”专栏,对全县乡村振兴中涌现出的创业就业先进企业、先进人物,具有典型示范的非公有制经济企业,返乡创业的成功人士和返乡企业家,外出创业的成功企业和企业家进行集中宣传报道,展示先进典型在创新、创业、创造等方面的突出事迹。

刘兴全,1970年出生,云阳鱼泉镇人,云阳面业协会副会长。因家境贫寒,年少时期的刘兴全便出门打工,1995年到郑州市闯荡,创建鲜面生产厂。2014年又在武汉市创办了面业公司,如今两个公司生产加工的鲜面、米粉等产品销售网络遍布两大城市,成为当地鲜面生产加工的佼佼者。

“偷师”学艺成面业老板

刘兴全出生在鱼泉镇的一个偏远山村,从小尝尽了生活的艰辛。“那时我家特别穷,经常连米饭都吃不起。”刘兴全感慨地说。

25岁那年,听说郑州活路多,刘兴全作出了一个决定:离开家乡,到那边闯一闯。

然而,既没有学历又缺乏一技之长的他在郑州求职无门,四处碰壁。经打听,学习鲜面制作是一个不错的门路。

异地他乡,举目无亲,刘兴全在拜师学艺的过程非常的艰辛。“最开始蹲在别人面坊店门口偷偷看,结果被老板发现了,没有一句好言好语,还遭到了驱赶。”刘兴全回忆说。

怎么办?是放弃还是坚持?刘兴全决定不放弃。他的坚持与执着打动了面坊店老板,老板不再驱赶他,而是同意他在一旁看。

在看的同时,刘兴全就筹划着购买机器找门面,白天在别人面坊店里看人家制做鲜面,晚上回家就自己试着做。

凭借着勤奋和坚持,再加上自身对面条制作的领悟,很快,刘兴全自己的面坊店成功经营起来了,不仅在郑州稳住了脚跟,还拓展了市场。2014年,他又在武汉市创办了面业公司。

他人眼中的“拼命三郎”

日前,记者在位于武汉市新洲区阳逻镇刘兴全面业有限公司采访时,虽是晚上11点,但工厂里依旧是灯火通明、机器轰鸣,刘兴全正和一线生产员工忙碌着当天的鲜面生产、包装、配送。近50岁的刘兴全每天都要和工友们一起忙碌。

“每天上午八点到第二天凌晨两点,我们制作的产品要送到武汉7个区,每天10多辆车要配送近10万斤鲜湿面、米线、河粉。”刘兴全说,自己经历了诸多艰难困苦,作为公司创办人,格外珍惜眼下所拥有的一切,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言行,引导员工们做好一件件小事。

“刘老板是个最能吃苦的人,在我们眼里,他就是‘拼命三郎’”一位现场制面员工告诉记者。

“做出自己的品牌和市场”

2019年“刘兴全”面业品牌在郑州、武汉的两个公司生产加工的卤面、热干面、手工面、饺子皮、馄饨面、河粉、米粉等产品,生产量达50万吨,总产值5400余万元。

然而,刘兴全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他对企业发展的认识和理念。

刘兴全经常到国内外等地进行学习考察,在鲜面生产工艺和设备上不断学习,从包装设计到面条的品质都与自己的产品逐项进行比较,查找自己的不足,求助书本,讨教专家,反复试验,加以总结,不断创新,确保了“刘兴全”这个品牌质量的不断提升。

今年初,刘兴全又自主设计研发一条新的面条自动设备生产线。“这条生产线是原生产线的3倍产量,人工成本更低,产品质量更好,存放时间更长,创新最大的亮点在智能生产、三次杀菌、真空包装。”在武汉市刘兴全面业有限公司,看着即将投用的新生产线,说起自己的创新,刘兴全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目前,我正在和武昌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一知名教授合作,共同对这套生产线进行多项专利申请,致力打造平台,一定要做出自己的品牌和市场。”刘兴全坚定地说。

让云阳面业走向四方

如今,刘兴全经常会回云阳走亲访友。刘兴全认为,他之所以能有现在的成就,靠的是云阳人身上那股子勤劳、坚韧、不服输的劲头。

他的几家厂里有许多云阳籍员工,刘兴全经常和他们分享云阳人在外打拼当上老板的故事,以此激励老乡。“你们踏踏实实存点钱、实实在在地做点事,不管这件事有多小,都要把它做好。一个人只要肯脚踏实地不断努力,就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刘兴全感言:“云阳面业走向四方是我心中的梦想,下一步,我将联合家乡的人一起挖掘云阳面历史文化工艺,把云阳面业走向四方变成现实!”

(记者 邓磊)

 

Copyright © 2008-2016  云阳网 版权所有  主办:云阳县委宣传部  承办:云阳报社